究其所以致虚之由,不止一端也。肝弦,心洪,肺浮,肾沉,脾缓,各以其脉主乎藏。
或外风而合内湿,外寒而合内湿,内寒而招外湿,内热而招外湿,此等关头,不可不晓。剧则邪盛,故外攻背痛,内攻心痛,彻者相应也,譬如蛊注状,其绵绵不息。
况吐利未止,敢恣意于寒凉也哉!张锡驹曰:本经凡言小和、微和者,谓微邪而毌庸大攻也。极言二气得其和平,皆由脾、胃盈余之所致,必如此,则其人之健王而强壮可知,故曰:强也。
凡方云半夏一升者,洗毕称五两为正。虚劳诸不足者,谓五劳诸虚百损也。
慎不可以火攻之者,谓不可以火劫大发其汗,必致变也。阳病,谓阳热病也。
盖肺气壅满,邪有余之喘也,肺气不续息,正不足之短气也。阳明脉微沉,食饮自可;少阴脉微滑,〔滑者紧之浮名也,此为阴实〕「滑者紧之浮名也,此为阴实」二句,与上下之义不属,当是错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