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补气而固卫,当归养血而调荣,生姜辛温,引气药入气分而生新血,羊肉甘热,用气血之属以补虚劳,热退而汗收矣。 此足太阴、厥阴药也。
名曰干霍乱,令人暴死,急以此方探吐之。湿家头疼,是浊邪乾清阳之分也。
此则无神不渴,明是真阳衰极。砂仁、草果,所以消肉食;乌梅、干葛,却暑而除烦;扁豆、甘草,助脾而益胃。
由寒束于表,阳气并于膈中,不得泄越,故膈热气逆。又曰∶夏月加本方加陈皮、炙甘草,名五味子汤;蒸饼为丸,名补气丸∶治肺虚少气,咳嗽自汗。
羊胆苦寒,益胆泻热;蜂蜜甘润,补中缓肝。自利渴者为热,不渴者为寒,喜呕、腹痛、便溏,皆虚寒所致;寒彻于外;则手足厥冷拘急;寒凝于中,则结胸、泄泻、吐蛔。
凡疟寒热相搏,邪正分争,并于表,则阳实而阴虚,阴虚生内热,阳实生外热,中外皆热,故见其烦渴而身热,恶热莫任也;并于里,则阴实而阳虚,阳虚生外寒,阴实生内寒,中外皆寒,故见其鼓颔而战栗,恶寒莫任也;若其邪正分争,并之未尽,则寒热交集,鼓颔战栗,烦渴身热并至矣。修剂之期,必于五者,病原于阴阳不正之气,故亦以阴阳之理胜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