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下发声吮乳,肇自后天,是以发声之时,口中有毒即咽下,而归于阳明。 如痘证之表实者,当清解其表;里实者,即疏利其里,血热者,凉血;气逆者,理气;邪毒盛者,急宜清热解毒;正气虚者,又当兼补其正焉。
三阴三阳之气,皆从阴而生,自下而上,故《素问·厥论》曰∶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,阴气起于足五指之里。瘦人血虚生热,热生火,火生燥。
自晨至暮,未尝离此。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,如麻豆苦痒者,能启寒水之发,以对待其阳邪。
故凡病当先却其邪,调其血气,顺其所逆,通其所稽,则阴阳和平,而正气自复。经曰∶太阳之上,寒气主之,在天呈象,在地成形,在天为寒,在地为水。
此在《灵》、《素》、《金匮》诸经中求之,与《伤寒论》之中风不相同也。其充满于经脉者,复归于脾肺,是以醉饱入房,多成中满、噎隔、咳嗽、吞酸之病,盖留积于内,不复通调于外,致伤脾、肺故尔。
凡舌见白色而干燥,属大肠血虚火盛者,润肠滋水饮加生地、当归主之。观乎《原病式》一书,比类物象,深明乎气运造化之妙,其于病机气宜之理不欲知其内者,当以观乎外,诊于外者,斯以知其内。